展览回顾
-
艺为恋语
Curated by Louis Ho 2024年11月23日 - 12月22日 The Analogue Attachments of Modern Love, a group show of 5 artists from across Southeast Asia, the exhibition is oriented around the making of things.
Curated by Louis Ho
On view from 23 November to 22 December 2024. 了解更多 -
文化汇流
2024年9月1日 - 10月27日 《文化汇流》是一场充满活力的群展,展出了两位新加坡本土艺术家和七位来自其他国家艺术 家的作品。展厅中的绘画和纺织艺术品讲述着引人入胜的故事,反映出艺术家对个人和普 遍主题的思考与探索。这些多样化的艺术实践和经验正是当代艺术的精髓。《文化汇流》体现了39+艺术空间的核心愿景:为艺术搭建文化沟通的桥梁提供空间,促进不 同的思想与观点交流碰撞。本次展览汇聚了多样化的艺术声音,这些声音与当代文化、记 忆和... 了解更多 -
Anna Valdez 安娜·瓦尔德斯 :《自然之门》
2024年4月26日 - 7月31日 Still-life paintings, maximalism, american artist, los angeles artist, nature portals 了解更多 -
Özer Toraman 奥泽·托拉曼 :《心中的海洋》
2024年1月19日 - 4月14日 39+艺术空间欣然呈现奥泽尔·托拉曼在新加坡的首次个展《心中的海洋》。 画家奥泽尔·托拉曼(Özer Toraman生于1989年)居住于伊斯坦布尔和柏林。以其独特的风景和肖像画风格而闻名,作品游走于具象与想象之间。他以环游世界时所拍摄的照片为灵感,创作出通往另一世界的艺术作品。托拉曼标志性的平面色彩运用和精细的细节处理,省略了常规的寓意,邀请观众在每一幕中寻... 了解更多
-
梁曼琪:《平行事件的构想》
梁曼琪(1986年出生于中国广东)在新加坡的首次个展 2023年11月21日 - 2024年1月7日 Liang Man Qi (b. 1986) balances logical visual symbols on canvas with an abundance of sensibility and emotional order. 了解更多 -
Kalpana Shah: 《我的宇宙》
Kalpana Shah (b. 1957)'s first solo exhibition in Singapore 2023年11月21日 - 2024年1月7日 The beauty of light juxtaposed with darkness, movement with stillness and ultimately the combining of these contrasts into an overarching oneness makes it a better place to dwell in than the separatist human mind. 了解更多 -
思考抽象 (二)
策展人 查尔斯·梅里韦特(Dr. Charles Merewether) 2023年10月6日 - 11月3日 Thinking about Abstraction is an exhibition of contemporary Singaporean artists. The exhibition has been developed out of a recognition that there continues to be a vibrant and broadly-based tradition of abstraction in Singapore. This exhibition is presented in two parts, representing three generations of Singaporean artists actively practicing today. 了解更多 -
思考抽象 (一)
策展人 查尔斯·梅里韦特(Dr. Charles Merewether) 2023年8月18日 - 10月1日 “思考抽象”是一个关于新加坡当代艺术家的展览。该展览的举办是基于对新加坡抽象艺术传统的认识,即新加坡的抽象艺术仍然充满活力,基础广泛。展览由两部分组成,代表了当今活跃在艺术领域的三代新加坡艺术家。 了解更多
-
Sarah Lee:《明天,明天,明天》
2023年6月16日 - 8月6日 莎拉·李(1990年出生)的创作深受人类心理的复杂性以及自由、权力关系和孤独等核心概念的影响。思想家米歇尔·福柯等人的哲学思考,尤其是他的“知识型”学说,为艺术家对个人自由真实性的探索提供了借鉴。
萨拉·李在新加坡的首次个展“明天、明天、明天”继续了她对自由和社会构建的探索,将古典大师的作品和当代电影,与文学、哲学思想相结合。她的创作方法包括解读这些来源,联系不同的叙事,并找到不同时期和媒介元素之间的关联。
艺术家参考古典文学和哲学作品,从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莎士比亚的《凯撒大帝》和《麦克白》、霍布斯的《利维坦》、俄罗斯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笔记》和《罪与罚》、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和马基雅维利的《王子》等文本中汲取灵感。这些作品中的叙述、挣扎和沉思对该系列的创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最近的作品中,李开始引用电影中的场景,作为额外的视觉参考。这种新方法不仅丰富了创作过程,也为作品增加了复杂性和抽象性,邀请观众在一个更有亲切感的当代背景下参与这些概念。
巴洛克时期的错综复杂而原始的情感力量非常适合在视觉上展现福柯的“知识型”学说。艺术家并不逐字逐句地复制那些巴洛克时期的杰作,而是重新诠释它们,解构它们的本质,将其编织成当代的叙事。层次丰富的抽象视觉语言被创造出来,作为过去和现在之间的桥梁,反映了权力动态、社会结构和自由斗争的永恒主题。
本次展览的中心主题是以绘画为媒介,概括自由、权力关系与在社会规范中的孤独。
道家的“无为”理想深深影响了李的作品。作品的色彩出自直觉和自发,笔触少见融合,呈现出直接和原始性,表达了“无为”的概念。丰富的色彩反映了现代世界的活力和不可预测,与作品沉重严肃的概念之间形成了富有张力的对话。这种并置和矛盾反映了该系列更广泛的主题,即二元性和平衡,邀请观众超越表面,参与其中蕴含的复杂性。
在施加笔触的过程中,控制与屈服的平衡进一步强调了社会规范与个人欲望、逻辑与直觉之间的斗争。李在技术上运用的“透明性”对于在作品中创造视觉和概念的深度至关重要。每一层颜料,每一个可见或部分可见的笔触,都有助于表现超越画布表面的叙事。
这一技术隐喻了人类状况的复杂性和层次,并呼应李对主权、服从和不服从主题的质疑。在哲学和社会问题的背景下观看,这些元素创造了耐人寻味的并列关系。这种方法挑战了传统的表现形式,并为作品注入自发和不可预测性,反映了生活中固有的不确定性。
展览的标题“明天,明天,明天”源自莎士比亚的《麦克白》,讲述了时间的无情行进和人类斗争的持久性。
权力、身份和社会结构等永恒的问题在本系列中交织在一起。正如这些叙事中的人物面对他们的现实一样,我们也在不断面对我们的“明天”,由社会力量和个人行为的复杂相互作用而形成。
标题中“明天”的重复,呼应了历史上人类行为中反复出现的周期和模式。它还隐含了希望和复原力的概念——无论我们今天面临何种斗争,总有一个“明天”可以争取。 了解更多 -
Savanhdary Vongpoothorn
2023年3月30日 - 5月28日 Savanhdary Vongpoothorn (生于1971年) 回首人生经历的点点滴滴并融入到了她创作的作品里,透过丰富的文化色彩和细腻的笔画编织出一丝又一丝专属于她家乡民族的身份。她从游历中获取到的跨族体验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亦使她在创作上引用多元文化的元素以及祖先流传下来的文化习俗。正是因为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始终不渝,才呈现出的一幅幅扣人心弦,动人心魄的佳作。
Savanhdary 1971年出生于占巴塞省,老挝,是澳大利亚杰出的东南亚籍艺术家之一。在她8岁时与家人迁移来到了澳大利亚,而在老挝的湄公河岸出生以及在澳大利亚的墨累河流区域居住过的她无时无刻都身处在自然界以内,与之建立起了紧密且微妙的联系。她作品中描绘的自然环境为主要特征,如草、藤、种子和佛教的符号,并邀请赏画者同她一起感受沉浸于她居留过的大自然带来的体验,往往在这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超越。
在使用颜料之前,Savanhdary 以穿孔的方式,数千次反复地在画布上刻出精巧细致的花纹。这些精细的花纹取自于各种不同的来源,也正是如此反映出她把自己对历史上的种种艺术流派的兴趣和源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习俗的条纹、花纹、以及语言的元素结合到一块。穿孔如此单一的活动看上去易如反掌,实际上,是非常考验耐性的项目,讲究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不疏忽对作品里的任何细节,更是一种精神磨练,犹如佛教中的禅修是一样的理念。
重复性的形状与对称的花纹在 Savandhary 的作品中显露出她的民族文化,也蕴含了她在其他文化里沉浸与交流中得到的种种启发。她刻意将这些代代相传的文化精神和知识以及宝贵的跨文化经历纳入作品中,以其为作品主题描述她离乡背井到澳大利亚的生活体验。在年幼时期就和父母搬离故乡在异地安家立命,日久天长,一般人也许会忘掉自己的历史文化。然而,Savanhdary 出生于一个虔诚的老挝佛教家庭,父母都受传统文化影响深刻,使她在创作上塑造出自己的独特的风格,通过文化传统和宗教的方式找回自我。艺术家曾表示 “我希望继承对生活和宗教的的虔诚和信仰”,她坚持父母留下的传统文化习俗是要延续下去的,所以她创作作品里也必定会充满了传统文化的元素以及似流水般的巴利语书写。
Savanhdary 在西悉尼大学获得艺术学士学位,并在新南威尔士大学美术学院获得美术硕士学位。她也曾在澳大利亚以及其他国家(包括苏格兰、日本、新加坡、越南和印度)做过多次的艺术驻地项目。
Savanhdary 的作品在国际平台上已获得认可,并在 Drill Hall 美术馆,坎培拉,举行了重大的个展 Savanhdary Vongpoothorn: All That Arises (2019 年)。她近期的展览也包括 Know My Name: Australian Women Artists 1900 to now,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堪培拉 (2020 年),Ties of History: Art in Southeast Asia,马尼拉大都会博物馆、菲利宾大学 Vargas 博物馆和 Yuchengco 博物馆,马尼拉,菲利宾 (2018 年)。在 2006 年,Vongpoothorn 受委托为第15届悉尼双年展创作一件大型的新作品,她也是在 2016 年 Sir John Sulman 奖的总决赛艺术家。近期,她受悉尼坎贝尔敦艺术中心的委托创作了一幅公共壁画。
Vongpoothorn 的作品也被收藏于国际知名的公共、私人及企业组织内,包括新加坡美术馆、堪培拉的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世界银行,纽约、悉尼艺术银行、昆士兰现代美术馆,布里斯班、新南威尔士州美术馆,悉尼、以及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墨尔本。 了解更多 -
Jacopo Pagin 雅各布.帕金:对抗时间的策略
2023年1月4日 - 3月12日 39+ 艺术空间很荣幸能举办来自比利时的义大利艺术家 Jacopo Pagin(雅各布.帕金)在亚洲的首次个展:对抗时间的策略。这次的展览由Pond Society(池社)呈现以及 Make Room Los Angeles 的协助。
Jacopo Pagin(生于 1988 年,意大利)是一位画家、装置艺术家和雕塑家,目前生活和工作于布鲁塞尔,比利时。这位艺术家的作品既向艺术史里的绘画技巧致敬,又以当代视角呈现日常生活及其中的奥秘。他那如梦似幻、光彩夺目的画布仿佛带领着观众踏上一段时空之旅,一个跨越文艺复兴到当代艺术的旅程。
“对抗时间的策略” 延续了Jacopo Pagin 对历史时间形态的探究,以及绘画在呈现“此时此刻”所扮演的角色。通过对炭笔和油画颜料透明特性的严谨实验,Pagin 突破了绘画空间的极限,并唤起了绘画及素描的时间维度。借鉴拼贴和剪接的技法,作品呈现出从现今角度投射到过去的景象:一场危机的思辨。
在17和18世纪,一种新的现场娱乐形式开始在欧洲蔓延。phantasmagoria(幻象)是一种戏剧表演,使用一种被称为魔术灯笼的装置,从透明的幻灯片中投射出图像。伴随着音乐、戏剧性的叙述以及由烟雾和镜子产生的幻觉效果,这种电影的早期前身往往以神秘学为主题,在惊恐的观众面前“召唤恶魔和幽灵”。
随着工业革命进入 19 世纪,马克思开始将幻象视为商品生产所必需的疏远的隐喻。 对马克思来说,这种生产方式依赖于一种交换体系,该交换体系通过提取生产时间所消耗价值的剩余价值,将活劳动转化为固定劳动。 作为这一过程的手段和目的出现的资本,呈现出一种虚幻的自主性,掩盖了其作为特定社会关系产物的起源。 然而,与此同时,资本的活力超越了这些关系,并创造了一种社会生活形式的潜力,这种社会生活形式不再以个人劳动时间的价值为中介。 幻影灯笼投射的影像不仅让人想起放映员,还让人想起另一个世界的可能性。
密切跟踪“变革之风”的哲学家波德莱尔明白,这种前所未有的历史形势需要一种艺术上的回应。 作为前卫先锋,波德莱尔发出了现代美的战斗口号,这意味着捕捉城市生活的苦难,同时讲述商品化的变体咒语:“诗人享有无与伦比的特权,既可以成为他自己,也可以成为他认为合适的其他人。 就像那些寻找身体的游魂一样,他随时都可以进入另一个人。 对他一个人来说,一切都是开放的。 . ” 正如沃尔特·本雅明 (Walter Benjamin) 后来对漫游者所写的那样,“[他] 投降的陶醉是沉浸在汹涌的顾客流中的商品的陶醉。” 因此,现代艺术获得的自主性表面归功于它的商品特性,但在某种程度上,它能够测试这种自由的极限——通过“完全没有幻想……”来拥抱它。 . . 同时对它的无限承诺”——艺术超越了商品形式。 审美体验的关键时刻,就在艺术用尽了自己的努力却还在继续发声的时候,它的完全模糊性反映了世界规律的模糊性。
在 Jacopo Pagin 的全新系列作品中,透明度成为构成一系列绘画和素描空间的组织原则,其中前景、中景和背景让位给一系列图像,这些图像似乎从以太中出现,然后扩散到 幽灵般的嵌合体。 他们的主题来自于自动绘图和对20世纪早期欧洲玻璃器皿设计的仔细研究的合并。这种不连贯的形式的组合具有一种幻觉的质量,利用木炭和油彩的可塑性来消解艺术品的物理基础。就像梦境一样,其图像通过熟悉的元素与现实联系在一起,帕金的作品有一种指责的语气:他们的眼睛注视着观众;影子有阴险的笑容。充满了比我们更强大的力量,只有里尔克的结论仍有待得出。"因为在这里,没有任何地方/看不到你。你必须改变你的生活"。
此展览展期为 2023年1月4日至2月26日。 了解更多 -
Jumaadi : 爱终会回归
2022年11月10日 - 12月24日 39+艺术空间有荣幸呈现 印尼艺术家 Jumaadi: 爱终会回归。这是 Jumaadi 在新加坡首次个展。
Jumaadi(生于 1973 年,泗水,东爪哇,印尼)是一位多学科的艺术家,他使用多种媒介如绘画、素描、装置和表演来创作。 Jumaadi目前工作及居住于澳大利亚和印尼两地,其作品深受印尼当地传统和文化的影响,包括Wayang Kulit(皮影戏)、巴厘岛传统绘画、仪式和纺织品。
在Jumaadi的新作品中,我们能看到艺术家重新探索的足迹。图像如树木、山脉和男女人物被重新刻画在 kain belacu 布上,这是来自 Kamasan 村所使用的传统巴厘岛绘画素材。 Jumaadi会先将其布料浸泡在米糊里,干燥后会用海螺壳打磨光滑,非常的耗费体力和精力。这种绘画历史能追朔到16世纪的宗教用途,以及宫廷艺术的创作。这些新作品仍保留他标志性漂浮在空中的自画像,但如今被清晰可见的山脉所包围并重新划界。 Jumaadi 用众人皆知的黑色幽默来表述了他的爱与决心,同时也反映了因新冠迫使他家人分离两地的艰难时刻。 了解更多
-
景观:再现 Kemalezedine & Savanhdary Vongpoothorn
Curated by Santy Saptari 2022年9月8日 - 10月30日 39+艺术空间有荣幸能展出近期的双人展,两位艺术家 Kemalezedine 和 Savanhdary Vongpoothorn 的作品。景观:再现,是Vongpoothorn新加坡的首次展览。对于现今的当代艺术家来说,一生只在同个地方生活或工作,这已经是一件不可能会发生的情况了。 20世纪以来因不断变化的各国边界,导致文化日甚一日的失调。从两位艺术家 Kemalezedine (生于 1978年,日惹,印尼。现居巴厘岛生活与工作) 和 Savanhdary Vongpoothorn (生于 1971年,老挝。现居澳大利亚生活与工作) 的人生路途上能深深的追朔到他们对于自身归属的不确定性,而沿路踏出的独特景观。 Kemalezedine以艺术家的身分不断的与巴厘岛的绘画语言对话,因这与他的印尼身份看似相近却甚远。反过来看,Vongpoothorn 则描绘了与她目前处于澳大利亚环境截然不同的老挝和 “亚洲性视觉” 的轮廓。
“景观:再现”(Landscape: Reinvention) 邀请了这两位艺术家,他们在景观的探讨中,通过各自的地理及文化遗产的影响,在画布上不断地描绘出真实却抽象的形态。 了解更多 -
群展: Emily Cheng, Pearl C. Hsiung, Sarah Lee
2022年7月8日 - 8月28日 39+艺术空间有荣幸能举办三位杰出亚洲女性艺术家的群展:Emily Cheng,Pearl C. Hsiung 和 Sarah Lee。
展出的作品探索各种主题,从人性化的知识和权力结构的概念,到对以人类为中心的批判性评估,再到心灵、空间和精神之间的宇宙桥梁。这些女性拥有丰富的历史和哲学知识,并在构图、色彩和比例上具有视觉上的创作影响力。虽然各别在艺术上的风格和关注的范围不同,但是她们都是在美国持续努力创作的亚裔女性艺术家。
她们不受标签化的束缚,反而将自己独特的艺术视角与个人的理论研究交织为一体。女性能量、东方美学和东方哲学都是她们探索主题的其为重要的脉络。 了解更多 -
群展:方巍、林科、苏畅、王一、张云垚
2022年4月16日 - 6月26日 39+艺术空间很高兴能举办五位杰出艺术家的群展:方巍(超现实主义描述人类状况)林科(创造性颠覆技术结构)、王一(大型幻想作品、后极简主义绘画)、苏畅(通过雕塑形式显示世俗的奇妙)、和张云垚(专注古怪复兴古典主题)。
这群艺术家将会展出一系列主题和媒介的艺术作品。 穿越画廊的不同部分,参观者将能够发掘中国当代艺术中出现的不同做法和风格; 同时画出这些作品之间的关键差异和联系。 这个多姿多彩的展览将展现出了每一个艺术家对世界文化的沉思和反思。 了解更多 -
Paphonsak La-or’s Prospects
2022年1月15日 - 3月20日 作为泰国最前沿的艺术家之一,弥载映以色彩鲜艳,大型抽象画而闻名。
弥载映(b. 1960) 出生于泰国清迈。他于 1983 年在Silpakorn 大学(曼谷)开始了他的艺术学习,随后前往 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进修。1988 年至 1992 年间,他担任 弗朗茨·魏斯特 的工作室助理。1992 年回到泰国,弥载映和其他几位艺术家共同创立了清迈社会装置 (CMSI)。值得注意的是,弥载映还参加了诸如横滨三年展(2005 年)、巴黎东京宫(2007 年)、洛杉矶 REDCAT(2007 年)、新加坡美术馆(2014 年)、东京森美术馆( 2017 年),悉尼双年展(2012 年和 2018 年)和伦敦 IKON 画廊(2021 年)。
在 Paphonsak La-or’s Prospects (2021) 中,弥载映创作了一系列日出和日落的风景画。隧道和屏幕在画布的相对两侧描绘了这些时间相反的场景。例如,隧道的外表面描绘了日落的黄昏,而内表面则描绘了日出的曙光。
在小展厅里,一系列12幅画作,展现了泰国政治难民寻求庇护的国家的天象。左边墙上的画作反映了日出,右边墙上的日落,中间的墙壁描绘了白天。每件作品上都放置了小方形画作,作为一天中不同时间窗户。
该展览标题是献给泰国艺术家 Paphonsak。Paphonsak以泰国的政治难民为创作题材。弥载映采用这些场景反映泰国政治现状。在不同原则和意识形态中,泰国的政治局势有多种可能性,不明确,类似于黎明和黄昏的难以区分。 了解更多